温馨提示:您的分辨率过低,请使用1200分辨率以上的电脑浏览!

欢迎来到学院网站!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国际汉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2015)

时间:2015-12-04  作者:  浏览次数:

东北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为规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确保论文符合“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该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以下要求。

一、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论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及撰写等工作,进一步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写作工作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科学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教育教学反思能力。

二、论文的选题

论文应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育实践进行选题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汉语教育实践,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还包括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等。

三、论文的总体要求

学位论文应充分体现专业学位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选题及意义

选题应基于国际汉语教育或推广实践的基本问题,应力求关注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的前沿问题,论文成果应具有明确的社会效益或应用价值,选题应有新意。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

1. 论文应建立在一定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之上,应反映出作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 作者应充分搜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外文献,了解相关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论文应采用适合选题的研究范式,设计合理,方法科学,应具有饱满的工作量,鼓励采用调查、实验、观察等深入实际的研究方法。

(四)材料与分析

论文应包含丰富的材料,材料不能仅仅来源于其他研究资料,而应来源于研究者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调查。提供的素材要具体、详实,数据要真实、可靠、有效。应对研究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结论要言之有据。

(五)科学态度

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要明确注明出处。论文应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核心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六)写作能力

论文体例结构要规范,格式符合文体要求。条理要清楚,层次分明,说明透彻,逻辑性强。文笔要流畅,语言、文字、图表规范,表达简洁、准确,文风严谨。

四、论文的形式和具体要求

为充分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性,论文可以采用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专题研究等形式。

(一)调研报告

1. 概念界定

调研报告是对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问题(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以及国际汉语教师、教材等)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后形成的文字材料。调研报告应具备写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调研报告应强调调研题目的实际意义,强调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强调调查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代表性及应用性。

2. 内容要求

(1)选题:选题须来源于实际需求,应是国际汉语教育中急需了解的命题。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大而空的选题。选题应对解决国际汉语教育实际问题有参考、启发或指导作用。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 关于国内外某地区、某阶段、某领域汉语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② 关于中华文化推广情况的调研报告。

③ 关于跨文化交际情况的调研报告。

④ 其他。

(2)研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调研命题有关对象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调研影响该命题的内、外在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调研工作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

(3)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资料收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调研的方法有:实地考察(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其他等。

(4)研究成果:运用科学理论,通过科学论证,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解。分析论证应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对策和建议应清晰、明确,有针对性。

3. 结构与形式要求

调研报告一般包括绪论、调研过程和结果、结论与建议三个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包括调研的缘起及问题、调研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调研的理论基础及方法等。

(2)调研过程与结果:包括调查的设计(调查的方法手段、调查对象的来源构成)、调查的实施(调查的程序、调查的环境背景)、调查的结果分析(调查结果的呈现、调查结果的初步描写)等。

(3)结论和建议:包括对调查的总结及调查所揭示的问题(性质、特点、规律)、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及建议等。

如有附录,则附录部分主要包括调查提纲、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被访问人(机构单位)的基本信息、篇幅较大的关键数据及统计表格等。

(二)教学实验报告

1. 概念界定

教学实验报告是教学实验之后,对教学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反映的书面材料。教学实验应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实验假设,选择实验对象,分析界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法并实施实验。研究者根据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材料,经过科学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并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2. 内容要求

(1)选题:教学实验需要确定具体选题,并与国际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密切相关,如教学模式的实施、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材选择与使用、教学评价与评估、教师反馈、师生互动、学习策略、学习心理、二语习得规律、跨文化交际实验等。

(2)研究内容:根据相关理论及规范,精心设计教学实验,并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3)研究方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实验假设,选择实验对象,界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法,监控实验过程,并运用统计工具科学分析。实验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

(4)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与评价,说明实验结论的应用价值。结果分析应客观、准确、系统、深入,论述应简洁、明确、逻辑性及可读性强。

3. 结构与形式要求

教学实验报告一般包括绪论、实验过程和结果、结论与建议三个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说明教学实验的缘起和教学实验的意义,介绍教学实验的理论背景或理论基础,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交代教学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2)实验过程与结果:从国际汉语教学问题出发,提出实验假设,分析界定实验变量;介绍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的方法、手段和工具,以及实验的具体过程。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在实验中所收集的原始资料和观测资料经过逻辑分析、系统分析、数量统计分析后的结果。实验结果的呈现应以事实、数字、图表为主。

(3)结论与建议:将实验研究中得到的大量数据和有关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对该实验所验证的概念、理论、原则进行简明的总结,并做出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使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实验结果若与实验预期出现偏差,则寻找原因并说明问题;实验若失败,则寻找原因并指出实验应注意的事项。最后根据实验的客观事实和结论,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实际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如有附录,则附录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研究中收集的重要的原始资料,如能反映典型问题的学生周记、日记、作业及图表资料等;二是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工具、手段、设备,包括仪器、教材、测验量表、试卷等。

(三)案例分析

1. 概念界定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是在实践中真实发生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或能够反映某一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启发性和典型性。案例可包括课堂教学案例、跨文化交际案例、文化传播案例、与文化传播和国际汉语教育相关的项目管理案例等。作为学位论文,作者不仅需要提供完整的案例,还要运用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述。

2. 内容要求

(1)选题:应遵循价值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突出问题意识。选择汉语教学(语言要素教学、语言技能教学)、教学法、国别汉语教学、教材与教学、课堂组织与课堂管理、学习者因素、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教师发展与职业成长、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汉语教学等方面含有问题、疑难或能反映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主题要鲜明、具体,案例要有代表性,对解决国际汉语教育实际问题有参考或启发作用。

(2)研究内容:研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典型事件,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进行解读。应围绕核心问题或主题完整呈现一个或多个有密切关联的案例,包括对事件的背景、所涉人物、发生发展过程、最终结果、相关影响等方面细致的描述和案例的原始素材。案例呈现要真实、具体,充分展示必要的细节和人物思想以及心理;对事件的观察和描述要客观,避免掺杂主观性的情感意识和推断。

如果案例或原始材料需要书面形式以外的媒体呈现方式,应提供相应的附件。

(3)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第二语言教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文献分析、观察、问卷、访谈、座谈、跟踪研究、个案诊断、活动产品分析、行动研究等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准确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设性处理意见。案例分析应表现出作者具有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和透彻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4)研究成果:在进行细致分析和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应在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国际汉语教学实际情况,就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或应对方案,为国际汉语教育提供参考或启发。

3. 结构与形式要求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报告一般应包括绪论、案例呈现、案例分析与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简洁明确地提出问题,说明案例研究的缘起、案例分析的目的及意义,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交代案例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介绍案例分析的理论背景或理论基础等。如果研究所依据的理论背景或理论基础比较复杂,可以专门列一章来阐述。

(2)案例呈现:应交待案例的背景、案例的主题与问题,详细描述案例的过程。背景部分是把案例分析的对象,放到其原来错综复杂、多因素的环境中去认识、了解并深入研究,包括发生了哪些问题或困扰事件,具体说明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或条件;主题是案例的核心理念,从最有代表性、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案例问题是围绕着主题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各种困惑,连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讨论和反思;案例描述要求围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关键细节写清楚,呈现出一个或多个完整的教学事件,描写方案实施时所引发的即时效果,包括案例发展中参与活动的各方的反应、感受、体验与评价等。案例具有可复制性,因此不必选取大量案例,可以围绕研究主题,重点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典型模式,用细节突出案例的特殊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3)案例分析与结论:这部分要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案例所呈现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可以探讨某个国家或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可以探讨同一类型的现象,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案例对比。如出现多方案的结果,经过自我反思,提出可选择的解决方案。案例分析部分,要回归到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的基本面,运用相应的技术和策略,多角度地分析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并在案例事件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结论部分,归纳总结研究结论和从本研究获得的启示。由于硕士论文受到篇幅、写作时间和条件等限制,研究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因此最后通常要提出自己的研究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后续研究的展望。案例分析部分和结论部分可分章论述。

(四)教学设计

1. 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是以语言理论、文化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为基础,运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设计可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设计、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环境设计、网络化学习设计、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的研发、教学材料的组织与设计及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的项目设计等。作为学位论文,教学设计不仅包括设计本身,还应包括对教学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阐述,对前期各种需求的分析和目标确定、策略制定、媒体选择及方案实施的过程的描述和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2. 内容要求

(1)选题:应积极着眼于国际汉语教育或推广实践的基本问题;应力求关注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的前沿问题;应努力创新方法解决国际汉语教育的具体教学问题。

(2)研究内容:研究的核心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设计方案及实施、评估与反思等;教学对象需求分析要充分,环境界定要明确,设计目的及设计思路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材料要丰富,工作量要饱满。

(3)研究方法:应综合灵活采用调查、实验、观察等深入实际的研究方法,能对研究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且提供的素材要具体、详实,数据要真实、可靠、有效。

(4)研究成果:要新颖、规范,具有应用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

3. 结构与形式要求

教学设计论文一般应包括绪论、设计说明、设计方案及实施、设计阐释、评估与反思等几个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应充分搜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外文献,了解相关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研究动态。

(2)设计方案及实施:应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有准确充分的阐释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供清晰完整的设计方案和执行流程。

(3)设计阐述:要对设计方案的理念、方法、原则作出理论解释。

(4)评估与反思:应对设计方案的实际教学执行情况做简要说明,并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做出分析评估及理论反思。

(五)专题研究

1. 概念界定

专题研究是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或就问题的某一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专题本身要来自于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研究要求问题集中,有相当的深度,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准确的说明和解释。研究结果须对实际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不鼓励仅就语言、文化本体问题展开纯理论的专题研究。

2. 内容要求

(1)选题:应来源于国际汉语教育实践,必须与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密切相关,涉及有关领域的前沿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选题必须明确、具体,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以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国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推广等活动中选取具体的写作主题,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研究要求问题集中,有相当的深度,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准确的说明和解释。就研究命题应有系统的理论梳理和阐述。研究资料丰富、翔实、准确、可靠。论题明确,论证有据,分析深入、细致。在理论或理论的实际应用上能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新的做法。

(3)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严格遵循有关研究规范,研究方法科学、严密。研究工作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

(4)研究成果:研究结果须对实际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应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科学方法在分析、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

3. 结构与形式要求

专题研究论文一般应包括绪论、研究与分析、结论与应用三个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说明所作研究的缘起、研究所针对的问题及该研究的意义,介绍本研究的学术背景、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建立研究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2)研究与分析:这部分为专题研究内容的具体展开,包括事实、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理论的推导,逻辑的论证。

(3)结论与应用:简要概括正文部分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研究结论,并指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应用途径,展望研究的前景等等。

五、论文的写作规范

论文应采用规范的中文写作,做到立意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正式提交的论文内容一般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论文封面

(二)论文封面的英文翻译

(三)论文原创性声明、授权使用声明

(四)论文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

(五)论文目录

(六)论文正文

(七)参考文献

(八)附录

(九)后记

六、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指 标

选 项

评 阅 提 纲

A

B

C

D

1.论文选题是否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是否揭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内在规律;是否有新意。

2.对国内外学术和实务动态、本学科领域前沿知识以及本专业理论与技术是否有深入的了解;对文献资料和事实材料(如案例背景)是否有充分的掌握;是否具有综述能力。

3.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是否扎实;是否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工作的能力;是否具有调查报告的广度或案例研究的深度;研究论文是否有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新数据、新资料。

4.概念是否清晰,分析是否严谨;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结论是否科学合理;论文写作是否规范,是否具有文字、图表的表达能力。

5.论文是否达到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指标含义:

A为论文已达到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水平要求,可以参加答辩;

B为论文基本达到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水平要求,修改后可以答辩;

C为论文基本达到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水平要求,但尚需做较大修改,建议暂缓答辩。

D论文没有达到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水平要求,不能进行答辩。

基地公众号

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5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