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学院教师项目培育的丰硕果实纷纷呈现。林柱老师获得了吉林省社科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认知视角下汉语量词的二语习得研究”,王宇老师获得了语合中心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项目“新形势下职前国际中文教师课堂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三月以来,为培育学院学术生态,营造科研氛围,在大学社科处领导与支持下,学院采用多元化融合的促进策略,突出申报项目的目标导向,通过“政策引领、专家指导、鼓励交流、专家讲座”等举措合力推动学院科研工作。
首先,学院经过与社科处反复沟通,深入了解学校在新形势下的科研学术管理工作发展方向,并与校内兄弟学院调研交流。在得到学校的支持和肯定后,于4月份出台了《国际汉学院科研预研项目管理办法》,为教师们提供项目申报支持,鼓励老师们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此管理办法的出台得到了学院教师的认可。教师们在上半年各类项目的集中申报期积极踊跃,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人数位居全校前列,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
其次,为了切实解决我院教师在申报国家、教育部等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在成果完成和成果获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院特开展两场科研政策培训指导讲座,邀请了我校社科处项目管理科科长米睿老师和关丰富副处长为老师们解答疑惑并给予指导。
再次,为了进一步破解申报项目选题难的困境,学院邀请了业内的顶级专家为我院师生做了6场精彩的讲座。我校留日预校金胜昔教授做了题为“青年教师的学术规划和践行”的讲座,使我院教师明确了科研项目的申报流程,对科研项目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打开了申报项目的新思路;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的“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究选题”讲座与北京大学赵杨教授题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微观实证研究”的讲座,使我院师生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选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破解了项目选题之困境,增强了我院师生对教学研究的兴趣;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所做“国际中文教师教学信念:维度与内涵”的讲座,为我院师生国际中文教育教研能力提升助力;北京语言大学王治敏教授“数字化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工程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与姜丽萍教授“智慧教育视域下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师发展”的讲座,使我院师生对中文教育的数字化应用研究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为教师发展明确了方向。上述讲座增强了教师们对科研工作的信心。
针对论文撰写难,学院邀请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陈维昌主任专门做了“编辑视域下的学术创作与规范表达”的报告,指导我院师生如何确定著作选题,怎样写出好的文章。
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的学习资源,积极响应社科处、研究生院举办的各类学术、教学等内容培训讲座,做好宣传工作,鼓励教师们参与讲座,汲取知识,将其与自身的学术研究相结合,并应用到项目创作中。
学院还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修定了《国际汉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办法》,为外出学术交流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资助。同时,为简化学术交流申请流程,学院已将其纳入行政管理系统,实现了在线提交、审核以及参会情况总结的功能,为教师们提供了便利。在过去的半年里,有8名教师参加了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学习,学院举行了学术会议和培训学习的分享汇报会,促进教师沟通与交流。
未来,学院将按照大学要求,遵循科研管理与人才成长的规律,继续完善并改进科学研究管理办法,创造更多的专题研讨、专家讲座、参会交流以及论文与项目一对一指导的机会。同时,学院将致力于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以成功申报国家和部委项目为目标,实现教研工作的进阶式发展,持续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帮助教师向科研教学型教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