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您的分辨率过低,请使用1200分辨率以上的电脑浏览!

欢迎来到学院网站!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国际汉学院

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师资培训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5-04-29  作者:  浏览次数:

为更好整合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推动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东北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长春财经学院、长春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

  4月25日,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师资培训会在我校成功召开。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于天琪,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原校长钟英华,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刘利,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学术组织联络处尹冬民,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秘书长杨薇,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学术交流与出版专委会副秘书长陈晨,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处长孙利艳,吉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一级调研员卢廷明,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会长段建军,山东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马晓乐,以及我校党委副书记刘九庆,党委常委、学术期刊社社长柏维春,校长助理白冰,研究生院院长马剑钢,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李阳光,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孙晨曦,来自全省兄弟院校院长、国际处处长以及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和推广的专家学者、会员代表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国际汉学院院长刘涛主持。

开幕式上,卢廷明首先宣读了吉林省民政厅同意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成立的批复。

随后,于天琪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发挥的主体作用。她强调,国际中文教育是推进中外教育合作、增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于天琪表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近年来聚焦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活动和智库建设,大力支持各省国际中文研究会的成立。未来,语合中心也将持续为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助力研究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会长段建军、山东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马晓乐先后致辞,对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们表示,今后将加强兄弟学会间跨区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服务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刚需发展,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九庆在讲话中指出,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北师范大学累计培养了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万余名留学生,始终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深耕不辍。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和研究会的首届会长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今后将以章程为准则,以会员为主体,始终坚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强化资源整合能力,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坚实的吉林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第一届二次会员大会和第一届二次理事会相继召开。会员大会由选举委员会主席孙艳辉主持,会上,孙艳辉主席公布了会费标准,并宣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名单。

理事大会由会长刘涛主持,与会成员针对第一届一次会议提名产生的研究会领导机构和成员确定了研究会名誉会长人选、副会长人选、理事人选、常务理事人选、学术委员会人选,同时明确了会员会费收取标准及管理办法,为研究会今后的规范运作和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推动专门用途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本次大会特别组织举办了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师资培训会。五位国内知名教授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前沿领域和关键问题,先后开展了主题丰富、内容详实的培训讲座。

钟英华教授作了“表达驱动理论与国际中文教育”的主题分享,从表达驱动的学理知识、基本框架及未来发展方向切入,深入剖析该理论如何赋能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助力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水平。

刘利教授以“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主题,从顶层设计、建设目标、实践探索以及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展开讲述,并以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智慧教育系统为例,通过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实时教学反馈等功能,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智慧化转型提供了创新范本。

张天伟教授以“国际中文教育相关课题的申报建议和思考”为题,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国际中文教育类课题申报流程,结合自身丰富经验,详细解读申报要点,并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系列期刊投稿指南,为与会者科研发展指明方向。

宋继华教授以技术赋能“中文+X”教材教学资源建设为主题,从国际中文教育数字生态学术认知、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核心内涵、技术赋能教学资源建设核心要义三方面,以丰富的案例视角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实践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专门用途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姜丽萍教授以跨学科视阈下“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究为主题,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新需求切入,深入剖析了“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动因、目标及培养路径,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夯实了课程开发与师资成长的实践根基。

  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未来,研究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文教育创新发展,为提升吉林省国际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作出更大贡献。


                                                                                                                                                  初审:于喆

                                                                                                                                                  复审:孙艳辉

                                                                                                                                                  终审:刘涛

基地公众号

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5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